抄“苏超”球员作业:这个动作,要学!
经过一周的休整,本周末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将重燃战火!赛场上球员们飞身拼抢、汗如雨下的身影,除了展示高超球技,更有一个动作频频出现——
撩起球衣,快速擦拭脸上和脖子上的汗!这个看似不经意的动作,恰恰是皮肤健康的“黄金救命符”。
为什么这么说?一位广州的网友给了我们答案:
用针挑破是治疗脓疱型感染的一种手段,但过程确实痛苦,更说明了早期预防和及时处理的重要性。
很多人把皮肤问题当小事,扛着不去看,或者自己乱挤乱抠,反而容易造成更大范围的感染,甚至留下色素沉着或瘢痕。
“马拉色菌毛囊炎”是怎么回事?如何预防?一起来看——
为什么盛夏时节
更容易被马拉色菌偷袭?
马拉色菌是一种天然存在于人类皮肤表面的真菌。平时老老实实,但一旦遇到 “湿热+油汗”环境,它们会疯狂繁殖,钻入毛囊深处“搞破坏”!
盛夏时节剧烈运动还不擦汗,温度(汗热)+湿度(汗湿)+营养(皮脂)三要素齐备,不感染都难!
“火炉+蒸笼”双重暴击
夏季到来,35℃+高温是家常便饭,如果再叠加梅雨季动辄80%+的湿度,更是让人汗如雨下……
汗水难蒸发,皮肤湿度大
脖子、胸前、后背……皮肤在汗水中更加黏答答、闷乎乎,蒸发速度慢如蜗牛!
真菌袭击毛孔,皮肤炎症出现
马拉色菌作为常驻我们皮肤表面的“原住民”,在温暖潮湿、汗脂丰富的环境下,只需30分钟就能指数级繁殖。它们会钻入毛囊深处“吃喝拉撒”,引发剧烈炎症!
如何让马拉色菌无处可“嗨”?
1.运动前装备须知
留意运动服材质
速干科技面料是首选项。另外,薄款护颈能物理导流汗液,是“护肤神器”。
轻薄“涂”层打底
运动前可以用爽身粉或者爽身露薄涂容易出汗的身体部位,通过吸湿、滑爽、造屏障的多重手段,阻隔真菌繁殖路径。
户外运动灵活“卡点”
选择在早5-7点或晚6点后,在户外休闲运动,体感舒适出汗更少。
2.“减”少汗液留驻
小装备,大作用
便携装抗菌湿巾或医用酒精棉片塞腰包:休息补水时,快速擦拭颈窝、耳后、锁骨区!
空顶帽或导汗带:为脑门汗开条“引流渠”,别让它冲了脖子的“坝”。
应急妙招
大汗“突袭”没工具?找树荫或凉亭下歇脚,速干袖轻压吸走汗水。
3.运动后及时擦汗
运动后半小时,是处理颈部汗液的黄金窗口期。在高温高湿下,细菌复制快,赶早不赶晚。
立“干”见影
运动后立刻用柔软干毛巾吸干汗液。重点按压颈后、褶皱,吸饱水的毛巾及时换洗。有条件的记得赶紧换掉湿衣服!
科学“洗&吹”
洗澡时,温水+温和沐浴露简单清洁脖子区域,另外,也可以在洗澡后用吹风机吹吹前胸后背等身体部位,吹透肉眼难见的“湿气死角”,让真菌们集体“干”瞪眼!
皮肤突然出现异样怎么办?
1.零星小红点
可以选择自行处理
冷敷镇定+摇匀点涂几块钱的炉甘石洗剂,可以帮助消红止痒,千万别自己把痘痘全都挤破。
2.成片红色“痘痘”
尽快就医
⚠️成片红色“痘痘”:其实是多个毛囊同时发炎形成的红疹,常密集成片!
⚠️顶着“小白头”的脓疱:这是感染严重的信号
⚠️疼痛感大于瘙痒感:普通痤疮可能只痒不疼,但它会火烧火燎地疼
——直接到正规医院皮肤科!早诊早治,把“针挑酷刑”扼杀在萌芽里!
专家提醒
运动完一定记得及时擦汗
换身干爽的衣物
这不仅是暖心叮嘱
更是最易坚持的健康守护!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