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元球票引爆亿级消费,“苏超”破圈“鲁超”能否接棒?
一张最低仅5元的足球门票,竟能撬动数亿级消费市场?
7月20日,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(“苏超”)第七轮在扬州收官,近3万名球迷涌入体育场,不仅刷新扬州赛事上座纪录,更延续了其创造的中国业余赛事观赛热潮。
这场全民狂欢正以惊人的能量,将“散装江苏”的地域玩梗,催化为拉动文旅消费的“超级引擎”。据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预测,整个“苏超”赛季将创造超3亿元的综合经济效益,江苏省平均每个城市将增收2000多万元。
目光转向足球底蕴同样深厚的山东,酝酿中的“鲁超”能否复制成功,打出更具齐鲁特色的“体育+经济”牌?
“苏超”如何引爆?
草根联赛撬动商旅杠杆
这场草根联赛已成为撬动地方经济的强力支点。截至第七轮收官,累计吸引现场观众已达十八万人次。商业价值同样迎来爆发,联赛赞助商激增至三十家,京东、小米、伊利、喜力等商业巨头深度参与,形成从投入到品牌反哺的闭环。京东打造“体育+电商+外卖”融合模式后,其外卖业务在江苏区域的订单量环比暴涨十倍,足球装备搜索量翻倍,本土农产品成交额激增82%。美团则绑定扬州队,推出“足疗免单”及覆盖多城的消费补贴,上线主题餐饮专区,借赛事流量撬动商业联动。
苏超不仅激活30家品牌商业共振,更催生赴赛旅游新热潮,在文体旅融合中锻造出商业投入-消费升级-城市共赢的经济闭环。为一场球赴一座城正重塑江苏文旅生态,成为推动消费新的增长点。常州因输球送景区免票吸引10万扬州游客,盐城观鸟+观赛套餐预售超过2万单,镇江西津渡夜游暴增3倍。根据江苏智慧文旅平台的相关数据,苏超已吸引18万现场观众,带动6大赛事城市银联异地消费额增长14.63%。
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、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研究员郑琼洁指出,“苏超”的热度反映出大众体育赛事与人文经济消费深度绑定的内在规律。“苏超”通过赛事经济与消费升级的良性循环,实现了从单一门票收入到多元消费的多维拓展,从而推动消费从物质满足向沉浸式人文体验升级,印证了“软实力创造硬价值”的人文经济规律。
增量如何持续?
构建体育经济长效生态
热潮之后,如何让增量持续,构建长效生态成为核心命题。
目前,江苏多市已明确将赛事纳入下阶段经济工作重点,要求以“足球搭台,经济唱戏”模式撬动文旅消费融合,推动体育流量变商业增量,将主场效应转化为经济效益。“苏超”经验为全国“体育+经济”模式提供转型范本,而从这场现象级赛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,当代体育经济已进阶为整合商业资源、激发消费潜力、重塑城市活力的综合经济体。
对于同样拥有深厚体育基础和庞大消费市场的山东而言,关键在于如何借鉴“苏超”经验,走出一条符合省情的特色路径。
国家科技库专家、山东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王先亮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对比“苏超”的成功经验,山东具备独特的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。作为齐鲁文化发源地,儒家思想、水浒故事、泰山文化等文化IP具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。同时,沿海经济带与山岳资源为体育旅游开发提供了天然优势。对山东而言,如何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力,实现体育、文化、旅游的深度融合,不仅关乎体育产业发展,更将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从“苏超”的破圈狂欢,到“鲁超”的蓄势待发,足球赛事正以前所未有的能量,将球场上的激情与汗水,转化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滚烫增量。未来,能否成功构建融合地域文化基因、产业深度协同与长效制度保障的体育经济生态,将是这场新赛道上决胜千里的关键所在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