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着“苏超”去寻味
苏超很热,带动了江苏的文旅,也让江苏美食再度飞翔起来。很多人赶往江苏的各个城市,去感受苏超的氛围,自然也欣赏到江苏“十三太保”的美食。
8月17日《文汇报》报道了上海人到南通启东去海鲜市场的消息,“来鲜超·看苏超·吃海鲜”启东市第二现场暨海鲜市集在吕四启幕,八方食客齐聚。摊位上,张牙舞爪活力十足的梭子蟹、晶莹剔透如琥珀的金钩虾、银鳞闪闪发亮的鲳鱼……琳琅满目的“海味珍馐”让不少初来乍到的上海客人们眼花缭乱,惊喜连连。市场里人声鼎沸,吆喝声、讨价还价声塞满每个角落,摊主们手底下快得飞起,挑拣、过秤、打包、加冰,一气呵成。
北京离江苏距离较远,不像上海距离那么近,但苏超热度一点也不弱。位于东城区的江苏大厦及时推出了“看苏超,品苏味”的美食盛宴,让很多球迷和饕餮之徒,在大屏幕观看苏超的同时,又品尝到十三太保的美食,不亦乐乎!
北京江苏大厦位于北京安定门外,这里是江苏十三城风味的京华驿站,亦是苏超战鼓擂响时,游子们以舌尖丈量乡愁的坐标,一层大厅的白桌布铺展如素笺,青瓷碗盏列阵以待。大厅里弥漫着淮扬菜的清雅香气,似有若无,却在推门而入的瞬间将人温柔包裹。这天傍晚,我应邀录完视频,便来到“看苏超,品苏味”的餐厅,只见盛宴铺陈,十三城风味次第绽放,选择几款如下:
金陵风骨。南京盐水鸭居冷盘首席,皮如白玉,肉凝霜雪。鸭肉细嚼时泛起桂花淡香,数百年的技艺化作食客唇齿间的清雅。苏超赛场南京队告捷后,这抹咸鲜便席卷外卖平台——订单暴涨58%,半城鸭香半城欢。
太湖双璧。无锡酱排骨赤酱浓油,甜得浓烈张扬,琥珀色的肉块颤巍巍挂在骨上,惹得外乡人笑叹“需配胰岛素同食”;苏州松鼠鳜鱼则尽显吴门风流,鱼肉炸成松枝盛放之态,浇上嫣红茄汁,酸甜交响中漾着江南的精致。
楚汉豪情。一般淮扬菜宴很少吃到徐州地锅鸡,江苏大厦独具一格,地锅鸡携着北方的粗犷而来,柴火煨熟的土鸡卧在铁锅里,面饼贴着锅沿烙出焦痕,饱吸了浓汤精华。连云港奉上惊世骇俗的豆丹,青虫化羹的奇鲜让勇者直呼“恐怖却停不下筷”;宿迁花椒肉裹着青花椒的辛香冲锋陷阵,真空包装的乡愁正随电商飞向四海。
食客们的乡音随赛事起伏,南通人用文蛤蒸蛋的至鲜为家乡队助威,泰州人嚼着酥香的黄桥烧饼,盐城人捧起东台鱼汤面碗——那用鲫鱼吊透的浓白汤底,是小城的热烈和激情。有人以镇江肴肉佐酒,水晶冻在舌尖融化出百年陈香;有人品着淮安软兜长鱼,鳝鱼软糯似秦淮灯影下的吴侬软语。淮扬菜大师舀起一勺天目湖砂锅鱼头,奶白汤色中浮动着常州溧阳的湖山灵气,热气升腾模糊了落地窗外北京的天空。
足球滚过绿茵场,十三城风物在餐盘中流转。苏超联赛的魔力,在于将激烈赛况熬煮成人间烟火:扬州茶社推出“炒饭爆炒恐龙妹妹”的戏谑套餐,常州虽败犹荣敞开景区怀抱,连云港的豆丹从黑暗料理蜕变为文旅名片。当体育场的声浪与碗碟叮当共鸣,“散装”江苏在美食疆域完成“整装”——咸甜酸辣皆是性情,浓淡荤素俱成文章。
我步出江苏大厦时,居然遇到了泰州老乡王存玉院士,他从美国回到北大,我们在北京还没有见过面,美食和苏超是一条神奇的纽带,让我们不期而遇。他当晚正带着海外的朋友来江苏大厦品尝美食。之后他把他当晚的感受写成散文《江苏大厦最淮扬》给我看,我说:写得有声有色。这位中国和美国科学院的双重院士,写起家乡的美食来,才情也被激活。
半夜的秋风已携凉意。回望江苏大厦那座灯火通明的建筑,忽觉它像一艘泊在北方的江南画舫。十三城的灶火在厨房间明灭,绿茵场的呐喊在屏幕中起伏,游子的相思在碗盏里沉淀。体育场上的输赢终将定格为积分榜的数字,而唇齿间的乡味,早已穿过季节与山河,在灵魂深处完成了一首《故园遐想》:
所谓故园,不过是一笼蟹粉汤包升腾的热气,
一碗鱼汤面氤氲的乳白,
一块酱排骨缠绵的甜咸。
当足球掠过草尖的弧度,
与筷尖夹起的晶莹肴冻重合,
我们便尝到了江苏的筋骨血肉——
在初秋的异乡,热烈,鲜活,难以释怀。
发表评论